剧情介绍

  母亲的身影,总是这麽近,又那麽远。外婆去世,八岁的奈莉随妈妈回旧居收拾,但大人哀伤的世界却容不下孩子走进。与爸爸相依的奈莉独自走到森林寻找妈妈儿时搭建的树屋,遇上同龄的玛莉安,名字跟母亲一样,两人开展了一段短暂而亲密的友谊。
  继《燃烧女子的肖像》(2019)后,瑟琳·席安玛以细腻的女性触觉,潜入小孩敏感而脆弱的内心,在如幻似真的童梦里任时空暗换,与新相识相知相遇,分享悲喜哀乐,实现每个孩子心里都曾有过的美丽童话。如何去爱那个不完美的人生。

评论:

  • 帝良 6小时前 :

    7.5/10 我也不希望在我死的时候,帆船还在路边

  • 但白梦 7小时前 :

    科恩嫂腮帮子都会演戏。

  • 中安 6小时前 :

    写给生活与人生的一首很美的诗。无所依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尽管会有现实的种种因素束缚着我们,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中和的选择。生活属于自己,人生就是自己的旅程,发现浪漫,背负痛苦,享受快乐,在路上见。

  • 严海阳 2小时前 :

    秀雅风姿将永远翩翩

  • 戊圣杰 9小时前 :

    美国的无产阶级老人,开着房车四处打工、生活、游荡,也是不幸福啊。

  • 慈德业 3小时前 :

    孤独最好的诠释,献给不得不上路的人,我们路上见

  • 包奇伟 0小时前 :

    感情落脚点被角色直接讲出来,这很扣分。。剪辑节奏重复,每个段落卡点很准,配乐也是。。印象最深的是亚马逊的巨型仓库

  • 兆明辉 3小时前 :

    有趣的是,片中讲到那些创造了美国的伟大精神,先进沦为边缘,无依无靠,而这样一个故事的叙述者,来自外来移民。

  • 振稷 5小时前 :

    身体和心灵

  • 初洲 0小时前 :

    秀雅风姿将永远翩翩

  • 振鹏 3小时前 :

    资本可以随意流动,但劳动力就其自然属性则很难,流动的劳动力成了现代的nomad;但他们又并非游牧民,游牧民有自己的社会组织、生产资料以应对风险,现代nomad则与生产资料分离,除了为生活所需的少量组织(清扫垃圾、实物交换、娱乐……)他们只是出卖劳动力路上偶然相遇的个体。某些自然景观、无人荒野的镜头让我联想:如果是马利克大湿+卢贝斯基会怎么拍

  • 卞光亮 7小时前 :

    I'm not homeless,I'm just houseless.

  • 函运鸿 0小时前 :

    4.对新自由的欲望的追求

  • 夹谷妙柏 6小时前 :

    何止是流浪,在都市里独居,举目无亲的孤独感在钢铁丛林里蔓延,每到深夜都想尝试放纵自己,用感官的刺激来弥合精神上的空虚。

  • 卫红英 0小时前 :

    Nomad. 游牧可不是什么浪漫术语 《愤怒的葡萄》当代版

  • 岑寄柔 8小时前 :

    Home. Is it just a word, or is it something you carry within you? 漂泊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带着家上路。期待很高,但看完略有些失望。电影通片“情绪流”,缺少真正有力量的文本支撑;视听方面给我的感觉是中规中矩,钢琴配乐不贴剧情且在很多时候都显得多余(正面例子是断背山的吉他配乐)。相似题材更喜欢另一位女导演Debra Granik的那部《不留痕迹》。

  • 忻白梅 9小时前 :

    一个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很不错。有时让我想起瓦尔达。不过把丧亲之痛与寻求自由的人生态度混在一起谈,有些重心不明确。

  • 婧美 9小时前 :

    “他们所奔向的那条路不是逃亡之路,而是在给所有人未来可能遭受的痛苦指一座灯塔。 ”

  • 夹谷丹蝶 7小时前 :

    整体挺chill out,通俗版Terrence Malick能成新一代的鸡汤配方倒是没想到。

  • 南茂德 1小时前 :

    影片最后的字幕:献给那些无法停下脚步的人,我们路上再见~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