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本片探讨二战期间欧洲的犹太人大灭绝,这部主题、形式、范围均博大宽广的电影巨著,是我们每个人应当看的作品。 从记忆和历史的角度看,《浩劫》与其它反映犹太人大灭绝的作品相比,在证词的强烈程度和历史的严谨上高出一筹。克罗德·朗兹曼在13年间经常寻找事件和地点的真相。 《浩劫》既是出色的历史文献,详尽描绘着纳粹灭绝机器,也是一首长长的诔词,将观众带入形而上的体验,带到野蛮的根源。 《浩劫》包涵着庞大的记者工作,在调查和采访方面堪称典范,但它又不只是报道。它同时也是电影巨著(尤其是其剪接),将数十个小时的采访以相互回答、相互碰撞、相互衔接的方式组接起来,一再询问“为什么”却永远得不到答案,因为恐怖已无公度。克罗德·朗兹曼说:“《浩劫》这部影片有关死亡的绝对性,而与幸存者无关。活下去是另一个故事。”

评论:

  • 昕菡 5小时前 :

    /2021.12.22/后半段好像剧本写的匆忙潦草。

  • 闫韵诗 4小时前 :

    只有某地喜欢宏大叙事,灾难面前只有弱小又顽强的个体

  • 玥薇 4小时前 :

    长镜头那段朱迪科默的演技挺绝,以后肯定能拿影后

  • 魏仲舒 2小时前 :

    看的英文字幕版的,有些云里雾里。

  • 梓然 2小时前 :

    1.想反应国家对新冠的管理不当,然后并没有讲好。2.想表达护工的无助于绝望也没有到位,浅尝即止。3.男女主的感情线也很突兀。看完的我扑克牌脸…

  • 梁驰 6小时前 :

    对于人文关怀,我们恐怕永远到不了这样的境界,思想的固化和大外宣式的红色洗脑已经根深蒂固,《中国医生》和《援助》可以被看作是第三世界和主流世界的差别的一个具体的方面。《援助》棒就棒在贴近生活的真实感,面对新冠时从个体到护理中心到大医院到整个国家的慌乱和无奈,女主的每一句脏话,每一次咆哮和每一次哭泣都像是整个国家的当下的情绪表达,以小见大,不偏不倚,世界应该正确被看待,而不是为了自己利益妖魔化其他来抬高自己,这样只能让我感到恶心。

  • 辞树 3小时前 :

    最后字幕用一种可怜兮兮的语气说护工的时薪是8.5磅……唉…………

  • 进又青 1小时前 :

    电影还行。

  • 萧孟阳 9小时前 :

    1.电影并不是抗疫的主题,新冠只是背景,表现的还是人。

  • 毋秋华 8小时前 :

    好家伙,你瓣共情专供片哈。这片子的剧情走向挺迷惑的。

  • 蕾曼 6小时前 :

    英国抗疫纪实电影,揭露现状抨击体制的,然而现实依然还在。。。

  • 梦碧 4小时前 :

    Jodie Comer是个好演员,比国内的片子更能打动人

  • 春珠 1小时前 :

    莎拉在崩溃里不断更换着简陋的防护工具,是用镜头正视一场绝望。而另一群人,正在利用这场灾难歌颂和表彰,大张旗鼓。

  • 银香天 7小时前 :

    你随便骂我就是不改可比你闭嘴我改恐怖多了。

  • 燕思雨 3小时前 :

    关于公共卫生、医疗机构运作议题的电影总是拍得太少而不是太多,新冠疫情刺破全球医疗体系表面的平和,彻底暴露体系内部资源配置的不公和特殊弱势群体权利待遇的不平等,并由朱迪科默担纲,对政治聚焦是有利的。从对阿兹海默症患者尊重的匮乏、到护工职业素养和薪资水准的无暇顾及、到老弱病极端弱势群体的集体无视,再到制度设计的教条化和“反人性”,连条件优越的发达国家尚且力有未逮,可见人类整体观念上共情力和同理心的萎缩。如同《地球改变之年》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日本一系列《下游老人》《无缘社会》等书籍中都体现的珍贵的人文关怀,电影所传递的有关社群“暗面”应该拥有充份关注的意旨,每个人都该去思考。行使每一项决策,都务必代入受害者身份,要明白条条框框也好、规则也好,都该服务于人,把人放第一位,尤其是身边的人。

  • 柏骞 9小时前 :

    有人在拍社会反思,有人在拍没有“我们”你们会怎样。新冠三年,有了《援助》和《无耻之徒》,非典20年,还什么都没有。

  • 涵柏 0小时前 :

    不知道后人以后看到这段时间的新冠电影,是什么感受。

  • 鹤玥 1小时前 :

    累,脏,乱,手足无措,无人援助,崩溃了之后还是要戴上口罩继续往前冲,在一个小小的养老院是如此,更何况是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

  • 邴初南 3小时前 :

    死亡之下,就只剩下最后那一点点狼狈的自由,为什么不去追寻?

  • 祁翰轩 5小时前 :

    英国政府抗疫工作的一个缺点就可以拍一部电影来批评,上海这次是要拍多少部?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